2024爆剧图鉴:“剧王”《庆余年2》,《繁花》《墨雨云间》争第三

首页 » 电视剧 » 正文

搜狐娱乐专稿(庄自修/文)

2024年,影视行业仍保持着提质减量的势头。

据云合数据显示:2024年上新国产新剧总集数7610集,同比减少14%;2024年上新剧集的集均V30中位数为478万,同比上涨11%。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缺“爆剧”。

有的是破了各自平台招商纪录的“招商爆款剧”,有的是豆瓣评分突破9分的“口碑爆款剧”,有的是平台站内破3万的“热度爆款剧”。

爆款维度不同,争议尚在,那什么是真正的爆款剧呢?

搜狐娱乐基于三个统计:云合数据发布的2024年上新剧热播期集均有效播放TOP20的剧集、2024年累计有效播放的TOP20的剧集,以及搜狐娱乐收集了50位行业媒体人的爆剧观点。试图构建出一份爆剧图鉴:爆剧有哪些?是什么在制造爆剧?爆剧经验可复制吗?

2024年,爆款剧有哪些?

最近,云合数据发布了2024年上新剧热播期集均有效播放TOP20的剧集榜单,和2024年累计有效播放TOP20的剧集榜单(数据均截至2024年12月31日)。

两个榜单前两名一致,分别是《庆余年第二季》和《与凤行》。

在爆款评价体系里,热播集均数据能拉平长短剧集数的差距,直观且客观地反映出一部剧在播出时期的火爆程度。而累计有效播放数据更具长线价值,体现了一定的口碑价值。

基于云合这两个榜单可知,《庆余年第二季》属于妥妥的“剧王”,《与凤行》位列第二。《繁花》《墨雨云间》《玫瑰的故事》三部剧在两个榜单中名次略有不同,但都位列前五,可知它们在热度和口碑上都受到了市场的认可。

在热播集均榜单中,《新生》《猎冰》两部剧表现突出,但因为集数短,后续口碑不佳等原因,致使它们并未进入累计播放榜单。

同样的问题存在于《猎罪图鉴2》《长相思第二季》等剧中,基于对第一部作品的喜爱,在开播时,观众对它们给予了很高的期待,但播出之后不达预期,累计播放数据表现不佳。

相反,一些剧热播期可能热度并不是最好的,但随着后续口碑发酵,长尾效应明显,如《唐朝诡事录之西行》《小巷人家》《南来北往》等。

不过,当下评价爆款的标准越来越多维,包括但不限于有效播放数据、招商数量、站内热度等,云包场、粉丝应援等营销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各方佐证“爆款”所引用的榜单也不尽相同。显然,单一榜单已无法精准评价一部剧的影响力。

“当某个数据变成一个爆款指标时,所有人都想完成这个指标,就会把它当做一个公关的重点,它扛不住的,只会越来越水。”行业观察者丁丁一针见血地指出。

搜狐娱乐收集了50位行业媒体人的投票,请他们选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年度爆款作品。作为行业参与者、分析者,他们的选择也许带有主观性,但通过较大的采集样本,我们从中也可以提炼出一些共识。

下图为50位媒体人投票选出的年度爆款TOP20的剧集。

其中,媒体人投票选出的2024爆款剧TOP10分别是:《庆余年第二部》《玫瑰的故事》《繁花》《小巷人家》《墨雨云间》《永夜星河》《九重紫》《我是刑警》《与凤行》《长相思第二部》。

从上述三个榜单中排名前列的重合项中,我们也许可以对去年的“爆剧”,有一些明确的感知。

既进入媒体人榜TOP5,又进入两个数据榜TOP5的剧集,分别是《庆余年第二季》《玫瑰的故事》《繁花》《墨雨云间》。

其中,《庆余年第二部》在三个榜单中,都位列第一,再一次坐稳其“剧王”的位置。而在两个数据榜单中表现优异的《与凤行》,则被《小巷人家》取代,并未进入媒体人榜单。

不同于前两个榜单对数据的侧重,不难发现,媒体人对于爆款剧的选择,除了考虑热度因素,也兼顾到了口碑因素。

一些剧虽然没有进入数据榜单,但却进入了媒体人的榜单,如创造了去年豆瓣最高评分的《山花烂漫时》,掀起新疆旅游热的《我的阿勒泰》,延续了一贯制作水准的《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讲述三边坡奇遇的《边水往事》等。

“这些作品播出期的流量并不是最好的,但它贡献了一定的口碑值,能够代表当年国剧制作水准,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是作品向非常有价值的内容。”丁丁说道。

谈到对爆款剧的选择标准时,大部分媒体人都提到了以下几个因素:有国民度(跨圈层、破圈)、话题讨论度、是否有人物\演员出圈、具备品质和自来水口碑。

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小巷人家》能够替代《与凤行》,成为媒体人的心头好。

前者几乎集齐了媒体人眼中的爆款剧因素:闫妮、蒋欣都是具有国民度的女演员;剧集开头因为范丞丞饰演的庄图南与角色不适配而引发广泛的话题讨论;剧中宋莹泼辣直爽,饰演者蒋欣继“华妃”一角后,再次出圈;尽管剧集前期因为演员不适配问题遭遇较大争议,但整体口碑还是抗住了观众的审判。

另一个原因也许在于,相比流量型的作品,像《小巷人家》这样的年代剧,受众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并非平台站内深度用户,也不会网上冲浪参与评论,但对好作品的欣赏,都体现在长尾效应和口碑评价中。

为什么是它们?

纵观上述三个榜单,也许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爆剧共性。

其一便是,流量变现的门槛越来越高了

以前大流量 大IP在市场上能够轻易换得流量变现,如今,随着行业提质减量,这种流量转化效果越来越差。甚至到去年,这种做剧思路下的作品,基本上只对粉丝有效,一部作品想要取得破圈流量,相较以前,它的门槛越来越高。

以两个数据榜单中TOP5的作品为例,它们几乎都是复合型流量,而非单一流量取胜。

《庆余年第二部》超级IP 大流量艺人 知名班底 第一季品质保障 几乎倾尽全平台之力的资源喂养;《与凤行》大IP 大流量艺人 赵丽颖再演古偶 赵丽颖林更新二搭等卖点;《繁花》大IP 大流量艺人 王家卫班底 多位知名女艺人;《玫瑰的故事》大IP 大流量艺人 “雄竞”故事 熟龄恋爱。

“这些剧都不是有个大IP,再凑个流量明星就行了,而是集结了多方优势,吸引力更多元,也更综合。”丁丁说道。

单一的大IP 大流量剧吸引力大大降低。

如杨幂、龚俊主演的《狐妖小红娘月红篇》;赵露思、刘宇宁主演的《珠帘玉幕》;张晚意、王楚然主演的《柳舟记》;檀健次、周依然主演的《四方馆》;任嘉伦、李兰迪主演的《流水迢迢》;罗云熙、宋轶主演的《颜心记》;景甜、张凌赫主演的《四海重明》等剧,都曾被寄予厚望,但播出不达预期。

往年,这类大古偶剧基本上承包了各类数据榜单,但去年进入热播集均、累计播放、媒体人榜单的,反而多是一些制作成本看上去不大的剧集,如《墨雨云间》《永夜星河》《九重紫》《惜花芷》《花间令》。

“现在观众对于作品要求越来越苛刻,以前一部作品上线,口碑可以硬挺着,即它通过IP或者流量的影响力把观众吸引入坑,即使不好看,也是播一阵子之后,数据才落下去。”

制片人锦锦说,“现在如果开播口碑不行,几乎就等于直接扑街,尤其是流量型剧集。”

而古偶和现偶是典型的流量型剧集。相比大古偶集体“水逆”,在无人在意的角落,现偶剧也硕果仅存。

在两个数据榜单中,只有《承欢记》和《你比星光美丽》两部现偶剧入榜,且都处于中下游位置。而在媒体人榜单中,干脆没有现偶剧的身影。同时入选两个数据榜单的《承欢记》,大概主要靠的也是主演的流量基本盘。

“现偶离观众的生活太近了,如果不能带来新鲜感,被观众抛弃在所难免,过去两年像《玫瑰的故事》《春色寄情人》《半熟恋人》《装腔启示录》这样的熟龄恋爱剧市场表现反而不错。”

剧宣小白说,“在流量型剧集被观众集体祛魅的情况下,古偶和现偶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究其原因,问题的症结并不在于观众要求太高了,而是行业长期累积下来的弊病。

锦锦指出,过去十年是“互联网流量时代”,行业形成了“明星中心制”,推出了一批流量艺人,他们的特点在于,数据很好,但大多缺乏国民度,他们贩卖的是私域流量的基本盘——即他们的粉丝有多少,就能产生多大的影响。

当平台不再通过内容吸引路人盘,这就是个单纯的粉丝生意,而缺乏外部引流就成了纯粹的存量,生意就会越做越小、越做越差;反过来看,没有国民度的明星,也很难吸引预期以外的路人观众,进一步造成局面恶化。

“所以像刘亦菲这样国民度高的艺人,对当下的平台来说价值会越来越高。”锦锦说道。

在流量逻辑失效的情况下,想要突破困境,不在于明星有多大咖,而是内容要有记忆点,要有创新点——这也是榜单所展露出来的第二个特点。

以上榜的几部古装剧为例:《墨雨云间》《九重紫》都采用了短剧化的拍摄手法,为重生、复仇的剧情增加了多重爽感,迅速抓住了观众的眼球;《惜花芷》的“女性互助”、“全女设定”切中观众情绪;《花间令》的替身文学,以及两位女演员与角色适配争议为剧争取到了第一波入坑观众。

上榜的悬疑刑侦剧也各有各的“新”点:《新生》主打全员恶人;《我是刑警》拍摄风格走纪录片式的复古路线;《边水往事》切中“缅北”热点。

事实上,在对50位媒体人的问卷调查中,他们也呼吁创作者多点创新:“原创因素更丰富一些”“不要再执着购买现有IP,创新剧本创作”“多写点与众不同的本子,拓展题材的多样化”“剧本不用完全创新,但一定要有某个创新的idea”。

爆款经验可复制吗?

除却上述提到的“复合型流量”、“创新”两个关键词,“长剧短剧化”路线,也被认为是可供实践的成功经验。

因为它既诞生了《墨雨云间》《九重紫》两部市场表现不错的剧集,还贡献了《我的阿勒泰》《新生》《边水往事》这样的口碑之作。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已有平台主要收6—24集的短剧集,这个决定将影响平台的所有项目:已经开拍的项目,会严格把控集数;还未开机的项目,不能超过24集。

丁丁直言,曾经电视剧为了多卖广告而剧情注水,导致集数越来越长,观众越来越不爱看,倒逼行业作出限制集数的改变。而现在,行业面临着比观众“不爱看”更严峻的形式——电视剧的受众大盘在严重缩水。

在此情况下,12集左右的短剧最大的意义在于,给路人盘的受众回来看剧提供了一个较低的门槛。

但短剧是手段,并不是目的,如果“为了短而短”,可能有点矫枉过正。

正如被观众吐槽的“换乘恋爱”现象一样,纠正这种问题是值得鼓励的,但并不是拒绝换乘恋爱了,就是做出爆款剧的正确解题思路。

“换乘恋爱的根源在于,平台唯数据论,而数据好的演员就那么几个,所以来来回回都是他们。”

锦锦说,“如今都以不换乘恋爱为新噱头了,但如果选人思维不转变,只是从原先数据好的男二女二中挑出新的男一女一,只会形成新的‘换乘恋爱’”

回溯以前的影视剧,换乘恋爱,甚至是一对银幕CP拍好多部作品的情况不是没有,为什么观众不厌烦呢?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观众讨厌的也许并不是‘换乘恋爱’,而是一个演员一年拍三部戏,每一部都是同样的人设、同样的发型,服化道像复制粘贴,剧情还没有逻辑。”

锦锦说,“制作思维出问题了,却赖在模式和套路上,即使转换了套路,依然解决不了问题。”

总上可知,不管是复合型流量、创新、长剧短剧化,还是摒弃被观众吐槽的“换乘恋爱”,其实都只是创作中锦上添花的东西,而非创造爆款剧的根本万能公式。

爆款的前提,首先是拿出一个各方面还不错的作品,再考虑锦上添花。

这点从50位媒体人,有关“爆剧应该具备哪些元素”的问卷调查中,也可得到印证——几乎所有被访问者都认为,“高质量的内容”必不可少,而快节奏、大IP这两个被不少制作者依赖的因素,并没有那么重要的位置。

“很长一段时间里,互联网思维下做内容的人,老想有一个万能公式,以前他们提出来的模式是流量艺人 流量IP,之后随着行业发展,不断往里面加各种各样的东西,公式也越来越复杂”。

丁丁说,“但到了现在,这个公式越来越套不进去了,这就是内容行业的特点,市场越成熟,套路越乏力。”

所以,回归到本文的重点:2024年爆款作品,能给创作者带来哪些可复制的爆款创作经验吗?

答案是没有。

长视频的生命力在于,沉浸感的好内容和有魅力的人物给观众提供陪伴感,这是短视频提供不了的价值。而对于2024年爆款剧集的观察、分析和思考的意义在于,让创作者明白未来观众可能需要什么样的内容,而不是找出一个新的爆款万能公式,因为那不存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ierlvshi.com/VrC5Vg/html/66790.html
 推荐视频

泰坦尼克号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凯特·温丝莱特 比利·赞恩 凯西·贝茨 弗兰西丝·费舍 格劳瑞亚·斯图尔特 比尔·帕克斯顿 伯纳德·希尔 大卫·沃纳 维克多·加博 乔纳森·海德 苏茜·爱米斯 刘易斯·阿伯内西 尼古拉斯·卡斯柯恩 阿那托利·萨加洛维奇 丹尼·努齐 杰森·贝瑞 伊万·斯图尔特 艾恩·格拉法德 乔纳森·菲利普斯 马克·林赛·查普曼 理查德·格拉翰 保罗·布赖特威尔 艾瑞克·布里登 夏洛特·查顿 博纳德·福克斯 迈克尔·英塞恩 法妮·布雷特 马丁·贾维斯 罗莎琳·艾尔斯 罗切尔·罗斯 乔纳森·伊万斯-琼斯

女囚K濡れた過去の女たち

亜纱美 山口真里 柳裕章 藤田浩 井上如春

电梯小姐

Aliya Raymundo 阿尔比·卡西诺 弗恩·凯伊 Zayra Estrada 马克·迪奥尼西奥

爱你九周半

米基·洛克  金·贝辛格  玛格丽特·惠顿  David Margulies  克里斯汀·芭伦斯基

俄罗斯洛丽塔

Natalia Belova Sasha Durpfen Valeria Nemchenko Armen Oganezov 弗拉基米尔·索罗金 Diana Sosnova Daniela Torneva Alice Vichkraft Marina Zasimova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羊村守护者

祖晴 张琳 邓玉婷 高全胜 梁颖 刘红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