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领跑中秋档票房!年度最残酷也最温暖的青少年电影,能把现实搬上银幕就值赞了

首页 » 电影 » 正文

【版权申明:本文为@影吹斯汀 独家原创稿,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or转载,违者必究!】

今年中秋档的众多新片将扎堆问世,而由殷若昕执导,王俊凯、关子勰、邓家佳、陈永胜主演的《野孩子》则是其中上映最早、也最被市场预期看好的一部。影片已于9月13日(本周五)公映,截至今天,加上预售,票房已经突破6000万。

或许已有不少网友知道,《野孩子》的上映之路是经历过波折的:影片早先曾定档过7月12日,本来将在暑期档前半程与观众见面。

但在临上映前九天的7月3日,《野孩子》同天先宣布提档两天,后宣布“因后期进度原因”撤档——如此不合逻辑的操作摆在眼前,大家也明白这显然是有弦外之音的托词,其实另有真实的撤档原因。

虽然网上流传的解释众说纷纭,但显然,这部聚焦流浪儿童和未成年犯罪的现实题材电影,在多个层面上,都可能引发敏感的争议性舆论。从这个角度来看,《野孩子》终究能在中秋档顺利公映,这件事本身已值得庆贺。

而看完电影之后,我们也可以说,《野孩子》体现了主创的匠心和努力,虽然黯淡悲苦,但同样颇具柔软明媚的童话色彩,尽管有出于“戏剧效果”需求的过度创作部分,但还是守住了“悲悯现实主义”的底线,对得起事件原型的厚度,是一部有分量的现实题材电影。

原型故事震撼人心但改编挑战不少

影片讲述的,是一对困苦少年辛酸感人的“兄弟”故事:独自流浪生活的21岁男孩马亮(王俊凯 饰),和无人关照的8岁孩子轩轩(关子勰 饰)“不打不相识”。此后,他们先是形成了“大的偷窃小的销赃”的合作关系,再因相似的命运心灵越走越近,最终形成唇齿相依的“兄弟”关系,一同流浪为家……

和许多现实题材电影一样,《野孩子》最大的一张牌,来自所取材现实事件的震撼力道。

在2018年金棕榈电影《小偷家族》在中国上映并引起热议期间,《中国青年报》报道了这个发生在陕南的“现实版《小偷家族》”故事,震撼网络。一年后,这个故事又被央视《今日说法》栏目报道,从而更加广为人知——报道中马亮(化名)和轩轩(化名)这对“流浪兄弟”的真实经历,就是《野孩子》的原型。

少年流浪相依的故事,已足够令人为青少年困境的刺骨残酷,以及超越血缘的兄弟之爱落泪;而马亮(有父亲但被母亲抛弃,从此经常离家流浪)和轩轩(父亲再婚母亲离开,被甩给开废品站的爷爷)其实并非“孤儿”的事实,则更令人触目惊心于父母生而不养的漠然,以及社会保障对“事实孤儿”的迟钝失能。

这是一个太有戏剧爆点,太有情感能量,因此也太适合电影改编的原型故事。

但同时,现实题材电影的创作,也绝非囫囵照搬原型就能成功。《野孩子》的改编和演绎,面临的挑战一样不少。

首先,中青报和央视的两份媒体报道信息量有限,对马亮和轩轩的正面刻画尤其不够详细,在这种情况下,电影如何完整展现出两人间逐级递进、情深动人的关系线索?如何丰满角色形象,尤其是马亮“同病相怜,因而为弟撑伞”的情感动机,和“世间悲苦,只有弟弟是光”的第一人称心路?

此外,电影改编势必需要填充叙事细节、丰富故事背景,甚至增添叙事线索。如何恰当地设计桥段和支线,既架设好充足的戏剧冲突,又不过分捏造事迹或低水平恶意煽情、引发“过度消费”的争议?

最后,电影在批判性上的调整和探索同样是在“走钢丝”——能否真实可信地展现底层生活的腌臜浑浊,塑造一个生动可感的“残酷世界”?批判父母失能自然是题中之义,但能否更进一步,合乎分寸地指出社会和职能部门的不足,在把握好尺度的前提下,完成现实主义作品的社会使命?

人物线塑造完成度高,原创支线有效

《野孩子》做得如何?

首先,能令观众共情、催泪效果不俗的关系铺设和人物塑造,是《野孩子》最大的亮点和灵魂所在。

在事件原型中,马亮和轩轩间的故事并不主要由他们本人说出,是女警周佼、马亮姐姐、轩轩爷爷、甚至文案旁白等“大人”的声音,起到了主要的叙述作用,整体有一定疏离、陌生感。而电影转向轩轩和马亮的自身视角,领着观众贴身见证两个孩子喜怒哀乐的心绪情感,体会他们处境的窒息困厄。

同时,影片在新闻报道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整条有起承转合、充满各处情感爆点的兄弟关系线:从相识到磨合,再到建立亲人关系、逐渐加深牵绊,有拌嘴,有欢乐,有病痛,有摇篮曲,有拉勾,有逃亡……以冲突开始,以别离收尾,跌宕起伏,刺痛如寒冰,但又温暖如艳阳。

影片在并未破环原型基本事迹的情况下,为更好触动观众,原创了不少情节桥段,且在视听效果上大量使用倾斜镜头和饱和调色,在片段中将“美好”和“残酷”并置,创造了一种戏剧化的梦幻氛围,大大为兄弟深情的感人程度添色。

至于人物塑造方面,轩轩在困境中仍单纯烂漫,闪扑扑的大眼睛,满足于小小收获的欣喜,饥饿时对食物流露的令人心疼的“渴望感”,在想起妈妈和离开哥哥时的伤心落泪,浑然“天使本色”,在素人小演员关子勰自然灵动的“本色显露”下,是如此能令观者心疼怜爱。

儿童电影有了这一点,也就成功了一半。不夸张地说,轩轩的命运和状态,是本片中触发观众内心柔软和不忍的最大利器。

而王俊凯饰演的马亮,虽然比原型人物少了几分真实的野性和落寞,多了一些干净文气,但也有几分遗世独立、意识到自身命运悲苦的虚无感,整体外冷内热,既脆弱又桀骜,没有落得毫无故事感的“一片苍白”。而在面对外部威胁时展现出的那股“狠劲”,以及几处情感爆发的表现,也算是可圈可点。

以上部分是《野孩子》对应原事件报道的“主干”,而电影整条增添的“组织青少年犯罪”支线,则是幅度最大,同时也深有作用的改编。

为了解决新闻报道信息量撑不起一部电影长片的问题,也为了丰满兄弟俩所处的环境背景,《野孩子》原创了青少年犯罪组织者文叔(潘斌龙 饰)一线的“副本”。

以“大毛”(陈永胜 饰)和“老鼠”(迟兴楷 饰)为代表,在文叔的旅馆里,聚集着太多像马亮和轩轩一样的孤儿,他们被文叔所“收留”,实则被指使去坑蒙拐骗偷抢。

孤儿或留守青少年被教唆、组织犯罪,是现实中并不罕见的刑事案例,将这条线融入电影,在不显得生硬突兀的前提下,为“流浪兄弟”的主线叙事推进制造了大量剧作层面的功能性起伏,使情节更加跌宕。

尤其是马亮和文叔间游走于“寄人篱下”和冲突反抗间的紧张关系,以及他和大毛由敌化友的伙伴情感,都是影片戏剧张力的重要来源。

不过原创部分更重要的作用,是有效帮助呈现了这些“事实孤儿”们摸爬滚打的残酷泥泞世界。通过展现大毛和老鼠这两个马亮同龄配角的“命若野草”,说明了马亮和轩轩不是两个特例,而是更广大的不幸青少年的代表,影片的悲剧力量和现实批判力道,都由此上了一个台阶,令观众不能不扼腕、揪心。

戏剧化有过度之处,但现实意义仍然很大

当然,要说《野孩子》是十全十美,显然并非如此——不仅有前面说过的王俊凯形象气质偏文气的问题,片中还是能够找到某些流于戏剧化的改编,令电影的写实程度打了折扣。

比如轩轩爷爷的形象,在电影中被改编得非常粗野,令人痛恨,经常动辄对轩轩实施家暴。而看过原访谈的网友明显能体会到,真实事件中的轩轩爷爷照顾孙子疏忽固然是真,但更多是出于糊口劳累的无奈和漠然,并未展现出暴戾一面——把他塑造成整日酗酒、只知诉苦和打骂孙子的恶人,显然有些扭曲原型人物了。

又比如电影中某些硬造漂亮“金句”的套路台词,其实这在现实题材类型片中相当常见,就求一个“戳心仪式感”。比如轩轩说“妈妈说桂花香的时候就会回来的”,这种台词,在敏感的耳朵听起来,就更像是“编剧写出来的话”而非“妈妈说出来的话”,有些过分雕琢。

此外,对于事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女警周佼一角,电影的呈现又明显有些改动不足。后半段警察视角的插入,起到的主要还是见证和少量反思的作用,比较功能化。

虽然将现实中周佼练习柔道、展现勇武的桥段搬入电影,对人物塑造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总体上,仍然算不上是电影结构中一个“有机”的部分。

但瑕不掩瑜,《野孩子》交出的答卷,仍然值得一观。

作为最深处仍保留温暖梦幻的批判现实题材电影,它既能带着观众的情绪哭哭笑笑、遨游沉浮,也能反思家长和社会的失能,引发社会对“事实孤儿”状况的关注——在中秋佳节上映,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演绎了最令人动容的亲情,更能提醒银幕前的各位,“家”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

(文/阿拉纽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ierlvshi.com/VrC5Vg/html/44455.html
 推荐视频

泰坦尼克号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凯特·温丝莱特 比利·赞恩 凯西·贝茨 弗兰西丝·费舍 格劳瑞亚·斯图尔特 比尔·帕克斯顿 伯纳德·希尔 大卫·沃纳 维克多·加博 乔纳森·海德 苏茜·爱米斯 刘易斯·阿伯内西 尼古拉斯·卡斯柯恩 阿那托利·萨加洛维奇 丹尼·努齐 杰森·贝瑞 伊万·斯图尔特 艾恩·格拉法德 乔纳森·菲利普斯 马克·林赛·查普曼 理查德·格拉翰 保罗·布赖特威尔 艾瑞克·布里登 夏洛特·查顿 博纳德·福克斯 迈克尔·英塞恩 法妮·布雷特 马丁·贾维斯 罗莎琳·艾尔斯 罗切尔·罗斯 乔纳森·伊万斯-琼斯

女囚K濡れた過去の女たち

亜纱美 山口真里 柳裕章 藤田浩 井上如春

电梯小姐

Aliya Raymundo 阿尔比·卡西诺 弗恩·凯伊 Zayra Estrada 马克·迪奥尼西奥

爱你九周半

米基·洛克  金·贝辛格  玛格丽特·惠顿  David Margulies  克里斯汀·芭伦斯基

俄罗斯洛丽塔

Natalia Belova Sasha Durpfen Valeria Nemchenko Armen Oganezov 弗拉基米尔·索罗金 Diana Sosnova Daniela Torneva Alice Vichkraft Marina Zasimova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羊村守护者

祖晴 张琳 邓玉婷 高全胜 梁颖 刘红韵